top of page
搜尋

美國職場心態

已更新:2021年9月4日



我在美國生活的歲月已經超過在台灣生長的時間了。離開台灣時,我才大學畢業沒多久。在美國從讀書,成家,建家,到現在是一個主管帶領一個大約二十人的博碩士團隊,而且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或許,有人說這是一個美國夢的實現,但我認爲,這是一個二十多年成長的進行式。在這二十多年的成長中,我掌握以下四個在美囯職場發展的原則和心態,在這裏與有志發揮自我最大潛能者共勉。





失敗是成功的契機-走好這一步,準備下一步。

失敗是成功的母,有它的道理。(記得嗎? “五六年級生”們。)


在美囯十幾年的工作中,我經驗至少數百次失敗,但每一次失敗就是成功的契機。比如說, 找到底一個工作。2009 年我的孩子上學,我開始找工作。雖然,已經拿到博士學位, 也做過美國NIH博士后研究,離開職場一陣子, 再重新開始,科技職場已經大不同了。我投過不少履例都沒下文,我在家照顧孩子的確造成我和市場的隔閡。(不過這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時后,媽媽能照顧是對孩子最好的。)


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 邀請我面試 (好像是經過傳遞朋友履例得到的機會)。 好高興!面試内容:45 分鐘演講 加上60分鐘提問。一進入會場:40 人面試我一人!嚇壞了。不管準備得多好,演講和回答都結結巴巴的。更奇怪的是,我還穿了紅色的西裝外套。這面試失敗在所難免。但是這失敗是一個契機- 感恩也有額外的收穫。


大部分的主試官,不會通知被淘汰者他們失敗的結果,若通知也不告訴真正失敗的原因。這位主試官用電子郵件通知我被淘汰了,我想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改進,我谢谢他的通知,而且詢問原因。他説,背景不合。我想這理由太空泛,不合理。我就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表格, 列擧3大項:英語溝通,經歷,學歷,請他打分。非常難得的,主試官告訴我:溝通最低。真的很感謝他的指導,我知道一個努力的方向。


然後,我就到處找機會進步英語。特別是我是家庭主婦說的都是孩子的話,英語溝通退步很多。而且我需要知道職場上如何溝通。我想最適合進步機會就是Toastmaster Club。感謝上帝,網上一查就找到我家附近的政府單位就有!與他們聯絡後了解如何政府外的人士也可以參加他們的活動。(其實我每次經過這棟大樓時,都禱告希望能在這裏找到工作。)

我還記得,那個好心的年輕政府員工,帶我進大樓並介紹我給其他的會員。然後,我自我介紹。我說,“我學環境保護,也學生物化學。在大學兼課。我住在附近,為了保護環境,今天騎脚踏車來參加會議。 ” 話一說完,台下就有人問, “要不要進政府上班?“ 原來,問這問題的人,正在找雇員!我接著就面試。這一次比上次好多了。雖不完美,但是過關了!我找到工作了。


在這此過程中,我学到:相信失敗是成功的契機,不灰心,每一次失敗都是改進的機會。走好這一步,準備下一步。



智慧的成長要刻意要投資-在你的專業領域上不斷學習和進步,

就絕大部分的自然狀況下,隨著時間的流失,人只會長大然後老化。有經驗,但不一定會更有智慧。智慧不自然長大。 我每次換工作,大部分是為了繼續成長。成長提供升遷的機會。


我的工作項目是有關法律,科學,和政策的結合。第一次換工作,我新的責任會是用原有的法律, 在新的科學領域上建立新的政策, 並建立一個新的團隊。在這個領域裏,我的工作將是空前而無例可尋。考慮的過程中,我的確有怕失敗的悵惘。可是,這個新工作,會拓展我的分析能力與對這法律和新科學領域更深的瞭解,所以,我決定換工作。

爲了對這法律有正確的認識,我深入的研究這法律五十年的演進並變化的邏輯。另外,我也仔細研究這新科學領域的科學文獻。當我在這兩方面有全面的理解之後,我向上級提出新的政策建議。後來得到認可,成爲法律的一部分。我也成爲這新法的權威。

雖然這新法範圍小,可是對社會有貢獻。因為 我在這個領域的貢獻,我在五年中升等三次。這在單位裏是少見的。如果我當時不迎接挑戰,也不花功夫解決困難。我只是在原地踏步;或許,更糟糕的是“退”,不進則退。我可能完全沒升遷的機會。在這經驗上我學到要迎接挑戰,解決困難,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成爲主管後,我花更多的心思學習作一個好的領袖,也不斷充實自己作爲領袖人的專業知識。這方面的心得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了解自己的優點,在優點上超越自己也要注意“過優點“

記得中小學的成績單上,老師在每年學終成績單寫上評語,像是沉默寡言,樂觀進取,等等。其實這樣的評語就是對自我了解的一步。 大部分的人可以決定大學聯考考拿一組,理工文商農。或許知道自己是内向或外向。可是對自己客觀的認識可能較模糊,比如說,自己比較重視事件完成的程序或是結果?或是仔細還是大而化之?很會連想還是專一?了解自己是成長的開始,而且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別人。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在美國工作的這段時間,對了解自己有很大的興趣。 很幸運的,我工作的單位提供很多自我測試的課程。凡提供的,我都參加。若工作上沒提供的,我自費參加。我認爲幫助最大的是:DISC行為方式(性格測試)和 StrengthFinder 2.0。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也很有幫助。我也繼續研究學習,後來成爲John Maxwell Method of DISC 訓練教師。


或許有人認爲對自己已經了解透澈,不需要測試。不過個人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盲點,盲點的指出要借由個人提供的資靠別人公正和客觀的分析得到如何改進盲點。很多時候,個人,家庭,工作關係停滯不前,我們怪罪環境或時機不適合,可是,我們通常無法改變環境或時機。但如果方向正確,我們可以把自己越改越好。


比如說,DISC行為方式(性格測試)中,我了解我最明顯行为特質是I (influential 影響型)。影響型的人通常外向,重視人際關係。這種性格的人,很容易就交朋友,也比較多話。可是也怕人際關係破裂或是被拒絕。當我在這方面開始了解自己, 我決定繼續在與人溝通上學習聆聽和溝通,並觀察對方DISC行為方式,以合適對方的方式溝通。我繼續把這影響人的天性成爲最大的優點。我也提醒自己把別人的拒絕當作對事不對人也注意,保持心情的平靜。



接受自己的缺點- 缺點畫成特點

能以當地的語言在聽説讀寫上,流暢達意,是大部分在國外求學求職的人共同的目標。無法以英文流利的表達自己或是有口音,被認為是最大的缺點。我記得剛來美國的時后,研究所上課沒課本,全靠老師口述。美國同學期中考成績考滿分100分,我考到47分。當然,心裏難過也覺得丢臉。找老師談話想知道如何改進,她劈頭說分數不會改,也無法幫忙。我向考滿分的同學借考卷,同學大方的借我看,相比之下才知道他的考卷寫得洋洋灑灑滿滿一大篇。我怎麽沒聽到老師說的內容?!我怎麽漏了那麽多!既然,所有的考試的内容都從老師的嘴出來,我決定把老師上課的内容全部錄音,而且,每個字都抄下來。(每堂一個半小時的課,都要聼五次才能作得到。)期末考,我把成績拉囘來,總成績得到B。我到現在還記得老師驚訝地看得我的表情,她好像無法理解我突然的進步。


英文是無可避免的缺點,但也可以補強成爲正面的特點。聽和讀我認爲在美國生活一兩年就可適應,可是寫作和口語是要花工夫,也可以加强的方向。如何花工夫在寫作和口語上有效率的進步是另外一篇文張的話題。


這裏我想説明的是如何把缺點成爲正面的特點。比如說,聆聽的習慣-因爲怕漏聼,就聼的特別仔細。還有,清楚的用字遣詞(plain language)的習慣。Plain language是指資訊内容讓讀者聽衆第一次讀到聽到就看得懂。其實美國政府已立法執行,政府所有對外刊物及網頁必需清楚的用字遣詞,大約美國初中生程度即可。說非母語的人,用字遣詞用語通常近生活用語,而非難澀的詞藻。當聽説讀寫到達可接受的程度時,說非母語的強項就顯出。

您也可以思考您是否有缺點可以成爲正面的特點。


結語

在異國生活,對我生命的成長似乎開啓一條不一樣的路。雖然是一個不同的挑戰,每一步的挑戰,除了自己的反省,也有親人朋友的幫助。我很感謝出國的機會,也非常謝謝親人朋友的幫助。我相信不管在那裏發展都好,就是要不斷的成長自我,超越自己的極限。



 
 
 

Comments


bottom of page